我見我思-不孕者的漫漫長夜

【中時電子報】

藝人小嫻披露須到國外才能找代理孕母生子的辛酸後,社民黨全國委員苗博雅表示希望讓單身及同志也能適用「人工生殖法」。曾飽受不孕症之苦的我,看到此則新聞不由得感慨萬千。人工生殖法一直以來排除未婚的不孕患者,也不允許代理孕母,社會輿論卻甚少關注,今天因同婚議題,長年遭受壓抑的異性戀不孕者才得以沾光,一併適用。

回顧人工生殖法的立法過程,從反對合法化、反對精卵買賣、反對代理孕母,到現在反對政府補助人工生殖療程,全都是婦權團體。婦權團體振振有辭的理論基礎就是反對女性因生育被物化,尤其代理孕母會讓女性成為父權宰制下的生產工具。這一套以後現代視角詮釋馬克思異化論的說法,其實忽略女性自身的能動性與代孕工作的辯證性。

的確,販賣卵子及代孕者大多居弱勢的社經地位,然禁絕非但不能阻斷需求,反讓弱勢女性不能享有合法工作權益,改善自身經濟條件。婦權團體排斥生育的買賣行為隱含著貶抑以身體獲取勞動報酬的態度,缺乏對底層女性的同理心。

另一方面,婦權團體強調女性自覺,但恰恰是這女性自覺增長了不孕症患者的人數。當女性不再依靠進入家庭為經濟來源,在18~34歲的黃金生育期轉而求學、工作,使得初婚初育年齡大幅延後。然而歲月不待人,生理機能的衰落使得女性不得不求助生殖技術。換言之,政府若要維持兩性平權,允許人工生殖就是必備的配套措施。

而婦權團體反對補助人工生殖的理由也同樣令人無法苟同。她們說做得起試管嬰兒的夫婦都是有錢人,不應補助。根據國健署估計,台灣正值育齡的夫妻中約有15%遭受不孕困擾,代表為數不少的中產階級甚或低收入家庭都有不孕症問題。而一次試管嬰兒費用動輒十數萬,成功生子機率約為23.7%,意味著不孕症家庭平均須花費50、60萬才能一償宿願。若沒有補助,許多中產階級家庭也只能望療程興嘆吧!

不孕患者其實像樂生的痲瘋病患一樣受到社會漠視與隔離,成為親友間一個不能說的祕密。對照許多婦權團體也是同婚擁護者,我感到納悶,為何人數不比同志少的不孕患者卻得不到他們的認同?苗博雅盼同志可適用人工生殖法,突顯了連同志都無法滿足於領養的事實,則異性戀的不孕者更應被社會合理的對待。立委的提案不只想將民法夫妻的稱謂改成配偶,更造成同婚者可合法啟動人工生殖,未婚異性戀不孕者卻還被阻擋在門外的悲劇。

如果支持同婚不是趕時髦的社運,婦權團體必須告訴我們,為什麼不孕患者想享有生育的權利應該被剝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