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新視野-新能源正夯,台灣布局氫能還缺什麼?

【Yahoo新聞/高佩懃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專案主任】

氫能因為具有能長期儲存、容易調度、發電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的特質,而成為全球關注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從「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與「關鍵戰略」將氫能視為獨立的戰略,設定執行目標,也看出政府逐漸將氫能視為一項重要的能源選項。然而要將氫能作為落實「淨零」的關鍵,台灣準備好了嗎?

如果我們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不夠高,那要有充足的「乾淨的氫能」可能有些困難。將電力轉為氫能儲存與應用是成熟的技術,但由於目前用來製造氫能的電力來源不同,而把氫能冠上不同的顏色作為分辨的方式。只有以再生能源製造的「綠氫」,以及火力發電搭配碳捕捉的「藍氫」,才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目前政府規劃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到2050年僅達台灣電力需求的60~70%。中央大學工學院能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曾重仁提到,依據目前政府的再生能源目標,只有在日照充足時或冬季風力發電量很高時,可以把多餘的發電量用來電解產氫作為負載調節。

但這些綠氫要滿足發電與工業製程需求,並不足夠。也因此台灣若要以氫能作為低碳電力的來源,綠氫未來應該是台灣的進口能源之一。

綠氫能取代多少化石燃料,不只受到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影響,也受到成本的影響。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燃料電池中心主任翁芳柏指出,低碳氫能發電的主要挑戰在於需要相當低價的藍綠氫技術與市場才具商業效益。若要在經濟效益上足以替代天然氣,氫氣價格須降低到每公斤1美元。但即便如美國已通過低碳氫能的補貼政策,使氫能價格低於每公斤3美元,仍需要政府與產業持續大規模投入,得以達到降低成本的規模經濟。(待續)


詳全文: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7%A7%91%E5%AD%B8%E5%AE%B6%E6%96%B0%E8%A6%96%E9%87%8E-%E6%96%B0%E8%83%BD%E6%BA%90%E6%AD%A3%E5%A4%AF-%E5%8F%B0%E7%81%A3%E5%B8%83%E5%B1%80%E6%B0%AB%E8%83%BD%E9%82%84%E7%BC%BA%E4%BB%80%E9%BA%BC-201000679.html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