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記者鄭妤安、李琦瑋/台北報導】
由OpenAI開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風靡全球,推出兩個月吸引超過一億人註冊,並且火速在美股及中港股市引爆投資熱潮。針對國科會將於今年底前推出「台版ChatGPT」的可行性,外界看法兩極,有專家學者在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所謂的「台灣版」這個概念非常正確,以「台灣特色」去開發,事實上會有一定的專業以及在地優勢,但接踵而來的還要面對「需求面」的問題,若資訊不明確、使用率低,恐使時間以及金錢成本全打水漂。
「台灣版」具在地特色優勢 但需求不足仍可使時間、金錢成本全打水漂
若以「台灣特色」去開發,事實上會有一定的專業以及在地優勢,然而,還須回歸「需求」面觀察,因AI訓練成本很高,要達到一定的使用率,才能達成經濟效益。ChatGPT具全球性,它的目標群眾是全球60億人口,台灣版的目標群眾僅2千萬人口,光是模型的開發跟資料的訓練,即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以及金錢成本,若推出後常有資訊不明確或使用率低等狀況,恐使先前的投資全打水漂。因此陳堅偉並不看好台版要從演算核心做起,畢竟國外程度與台灣相比確實有很大的落差,同時又得避掉專利問題,並不容易,但若是使用國外的引擎,再以台灣的資料做訓練,產出在地化的內容,那麼推出的速度及效果都會非常好。
提及在地化以及台灣特色,元智大學資管系教授、人工智慧跨域創新應用中心副主任禹良治也說,ChatGPT背後資料有95%是英文,剩下5%才是其他語言,中國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預計以簡體字為主,若台版在語料庫的蒐集上要更廣泛,不只繁體中文,還可循序漸進、慢慢優化,納入原住民語、少數民、台語、客語等語料。(待續)
詳全文: https://www.nownews.com/news/6080895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