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
元智大學藝設系大四學生綠手指工作坊與社區結合,近日於內壢里里民集會中心舉辦小草包工作坊設計,創造不一樣的內壢美學。元智藝社系大四學生綠手指工作坊在指導老師陳冠華的帶領,結合社區里民,在里長林勝傑的協助下,製作小草包花器,藉以美生活環境,陶冶性情,增進學生與社區的互動,並逐步美化桃園內壢里,創造不一樣的社區生活與連結。
元智藝社系老師陳冠華自2010年開始,即帶領元智藝設系學生在內壢里從事美化社區活動,以合作、參與為工作基礎,進駐內壢里,從中執行生活美學的探索並發展實踐,並藉由講座與工作坊,拉近與里民之間的關係。自從前次「內壢日 彩繪盆栽工作坊」所種植的迷迭香製作迷迭香雞排活動大受好評後,這次的小草包香草花器工作坊,使用了麻繩編織成網狀,裝入水苔和培養土,再種植九層塔,薄荷等香草植物至其中,製作成小草包花器。
陳冠華表示,希望塑造一個綠能、環保、生態友善的社區生活態度,吸引社區居民主動共創生活美學。選用香草植物是針對隨著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提升,越來越多人決定自己動手做菜,香草植物是生活中可以輕易取得的植栽,有值得觀賞的美麗型態,以及能為料理增添風味的實用性。
這次的小草包工作坊,現場分為五桌,每桌由兩位同學當小老師,里民阿姨們都很認真的學習,很快學會整個步驟。花器是由不同顏色的麻繩所編織而成,所以每個人做完後的小草包都會長的不一樣,里民們對於自己做的小草包堅持要做到完美,他們會重新配換自己喜歡的顏色,彼此間還會互相較勁,看誰做的比較好看。
有些里民原本就有種植花草的習慣,比同學們更專業,他們了解植物的特性及作用,也提供學生許多的常識。在這種邊聊邊作的過程中,不只里民學會怎麼做草包花器,同學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生活中的經驗,也可增添生活及烹飪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