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雜誌181期/蔡茹涵】
對碩士在職進修躍躍欲試,卻常被招生簡章中一字排開的EMBA、GMBA、IMBA、AMBA……搞得一頭霧水嗎?現在一次搞懂!釐清報名 條件、適合資歷、課程內容和未來規畫,鎖定吻合自身需求的學程攻讀,讓「自我加值」更事半功倍。
EMBA
高階經理人升級ing
適合條件:工作年資5年以上、具實質管理經驗,有領導需求的中高階主管
代表學校: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但近年不少學校降低報名門檻,如元智大學EMBA青年領袖組、靜宜大學EMBA乙組、銘傳大學EMBA等,年資2年以上即可。
EMBA中的“E”指的是高階主管(Executive),因此招生也以具備實戰管理經驗的中高階主管為主。儘管報考門檻有降低的趨勢, 但結合「個人實務經驗」與「課堂學術討論」交流,正是EMBA菁華所在,因此真正具備團隊領導經驗的主管攻讀起來,往往更加有感。 建立跨業人脈也是EMBA一大誘因,透過課堂交流、課後活動和海外參訪培養出的「同學」情誼,是專業學習外更珍貴的收穫。
AMBA
「後菜鳥」全職返校攻讀商管
適合條件:工作年資2~4年、想當全職學生充電的年輕上班族
代表學校:成功大學、政治大學(102學年度起與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合併為「企業管理研究所MBA」)
如果你是工作了2~4年,渴望在未來朝高階主管邁進,現階段又想回校園好好充電的年輕上班族,AMBA(Advanced MBA)會是很適 合的選擇。這個學程鼓勵「具實務工作經驗的年輕工作者」返校成為「全職學生」,因此多數課程開在週一至週五的日間時段。
以成大AMBA為例,修完管理學院的基礎商學課程後,可再選定主修領域,分別到院內11個研究所攻讀專業課程,力求結合個人實務 經驗與管理知識。一般來說,AMBA可在全職攻讀2年後取得學位。
PMBA
邊工作邊讀書的輕主管養成班
適合條件:工作年資3年以上、想建立跨領域人脈的初中階主管
代表學校:台灣大學、義守大學
PMBA(Professional MBA)是介於傳統僅收高階主管的EMBA、及須成為全職學生的AMBA間的學程。以位於竹北校區的台大PMBA為例 ,工作年資僅要求3年以上,更容易結識跨業與跨界人脈。
此外,課程全數安排在平日晚間與週末時段,更有4門以視訊授課的網路預修課程,可預習商學基礎。因此只要事先和老闆取得共識 ,年輕上班族也能享有「邊工作邊讀書」的2種身分,走向專業經理人之路。
GMBA、IMBA
打算留學、結識跨國人脈的外語菁英首選
適合條件:工作年資2年以上、能接受全英文授課的商管人才
代表學校:台灣大學GMBA、交通大學GMBA、政治大學IMBA、成功大學IMBA
顧名思義,GMBA(Global MBA)與IMBA(International MBA)分別強調「全球化」與「國際化」,授課內容則指向同一個重點── 培養擁有外語能力、國際視野與人脈的商管人才。全英文授課與論文撰寫是基本能力,班上約有30~50%為外籍生。
相較其他碩士在職專班,除了更容易選修到海外名校(如麻省理工學院、華頓商學院等)客座教授的課程之外,也有不少交換學生 或海外短期參訪的機會。
各校上課時間略有不同,如成大IMBA課程多半在週六、週日,以減輕對正職工作的影響;而交大GMBA則要求學生全時段在校修業, 報考前宜自行評估。
IEMBA、APEMBA、DMBA
為目標明確的專業工作者量身打造
適合條件:特定產業與工作地點
代表學校:台北大學、中山大學、逢甲大學等
因應各種特殊產業、職務與工作地點而「量身打造」的學程,目前愈來愈多。例如北大的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IEMBA(EMBA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即針對金融業中高階主管開設財務進修課程。
中山的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亞太營運管理組APEMBA(Asia-Pacific EMBA)、兩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CSEMBA(Cross-strait EMBA),都特別強調整合兩岸三地管理,後者有三分之二課程需在上海同濟大學上課,畢業後可取得雙聯學位。
逢甲DMBA則鎖定電子商務人才,課程聚焦在技術訓練、國際證照與電子商務個案分析,且全以網路授課。
【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