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展變垃圾生產線 回收創永續

【人間福報/台北訊】

大學設計系學生都有畢業製作、參加大小展覽,印製酷卡或海報宣傳。但結束後,往往產生驚人垃圾量。大學生說,花了大筆金錢和時間製作,變垃圾「很可惜」。台灣好基金會「再生藝術工坊」與大學設計系合作,將畢製成品及文宣品「回收再利用」,提供小學生當CIY課程教材,成為孩子的藝術養分。

輔大文創系學生統計,砍掉一棵在印尼生長五年的相思樹,約是輸出兩千五百張海報、一萬張A4大小的DM、四萬張酷卡、八萬張名片。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明年初將跟輔大合作,先訓練大學生的材料回收、分類、整理、收納能力,並使用工坊提供的再生材料製作畢製或布展。畢展後,再流通給國小學生CIY工作坊材料或其他大學設計系畢展再使用。

輔大文創系教授馬于文表示,大學設計系畢展很耗費資源,幾天就要拆掉、丟棄,且學生作品實用價值低。建築系跟室內設計系的耗材數量最多,期末作業一做完,「就是四輛卡車、十五噸的垃圾」。「先從輔大做起,推廣畢製百分之二十以上使用回收材料,也不要印酷卡」,明年一月會到各校推廣。

雲科大設計學研究所學生陳亭妤說,有些畢製沒地方放,就會丟掉,很心疼。每年畢業前,學校回收場都是堆積如山的垃圾。如果能「賦予材料新生命」,「心血就不會變垃圾」。

元智藝設系主任沈禎說,畢製作品主要由學生帶回家,但作品很占空間,,大到連家具都有,常有學生抱怨不知如何儲存,藝術再生是很好的想法。

北科大設計學院院長彭光輝也表示,利用「畢製再生」,除了能帶給小學生創作靈感,也能讓好作品發揮永續的效果。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