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亞洲大學的學術一哥?

【蘋果日報/張武修教授(臺北醫學大學教授)】

國際上三大國際大學排行的qs高等教育系統於上周公布2015年"亞洲大學國際排行",我於上周將亞洲各國主要大學今年的表現作了初步的分析(“從亞洲大學排名看未來亞洲科技實力”);國內有不少頂尖大學的知名學者批評qs排行太多“印象分數”,對臺灣的大學相當不公平,理由還包括因為臺灣地處亞洲邊緣,又未經英美國家殖民,英語不若香港新加坡普及等等,造成國際知名度的低估;這類對qs排行的批評和對臺灣的大學表現的叫屈,自有其依據;但我們也可就qs的排行中五大評分項目(例如該大學於亞洲其他大學同儕教授的評比,大學學生和老師比,外國學生與國際師資比,國際企業對該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僅就較客觀的該大學的教授所發表的研究論文被國際期刊引用獲重視的程度,“單純地”只比較亞洲300所前端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和品質排行。

qs的學術項排行分三級,150名以內,150-200名,和200-300名;在qs資訊系統前150名以內僅有105所頂尖學術大學,日本有29所大學入榜,當為第一,其次是韓國有23所,中國16所,臺灣10所,香港6所,印度4所,泰國3所,菲律賓和新加坡各2所;在各國排行中,東京首都大學名列亞洲前茅與日本的榜首,東京大學為日本第二、亞洲第13;新加坡為國立新加坡大學(亞洲第2)和南洋理工大學(排行12名);韓國以梨花女子大學及浦項科技大學分居一,二(也居亞洲第4和第5名);中國則以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分居中國第一二(亞洲第11和14名)。

臺灣入圍150名以內的前十所大學,分別是陽明大學(亞洲第27名)、臺大(31名)、長庚(53名)、清華(56名)、中興(68)、臺北醫大(88)、交大(94)、中央(102)、高雄醫大(103)和成大(108);臺灣列在150-200名的依序有中山大學、師範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列在200名以上則依序是臺北科技大學、政大、逢甲、中正、中原、輔大、彰師大、海洋大學、元智大學、濟南大學、東華大學、雲科大、臺北大學、東吳、和東海大學。

前面的爭議,認為臺灣因為各種理由造成雖然大學實力雄厚,卻因知名度低,因此在qs整體排名不如預期;但此處比較學術排名,當能反應該大學每位教授與教員的學術著作受國際重視和採用的程度;臺灣的大學即使上榜亞洲前150名,排名普遍也都非中前段,僅有兩所大學進入前50名(陽明與臺大),整體學術表現能排上亞洲前300名的大學也僅有28所大學。

過去數年國內教育界以五年五百億鼓勵國內各大學爭取頂尖大學,幾乎全國所有大學都以爭取各項教學卓越獎補助做為大學辦學的指標,經常為了評鑑,數月匪懈全校動員,也幾乎每一學校都以張掛獲獎補助海報看板為榮;但為何不少國內大學在亞洲大學學術排行中節節後退? 更有超過百所大學的排行在亞洲沒沒無名;前一陣子臺灣某領頭國立大學校長甚至公開抱怨教育部給的錢太少(該校排名真的輸給亞洲不少國家最有代表性的前端大學);看在亞洲各國頂尖大學的眼前,臺灣的大學有不少只能當成二輪大學。

國內各個大學校園剛流行完娛樂歡呼的藝術季,此刻更忙著畢業典禮請名人演講撥穗拍照;或許幾個領頭的大學主管,應該冷靜想想我們培育的大學生授予他們的學位,在亞洲還有多少競爭力?

【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