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桃園6月13日電(記者 黃文杰)】
章子張以自己的人生,說明「活到老學到老,更要做到老」。(中評社 黃文杰攝)
台灣陸軍退役少將章子張為了印證“活到老學到老,更要做到老”,軍旅退下來開始重拾書本,讀完碩士又攻讀博士;86歲的他以“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拿到博士學位,成為私立元智大學今年“最年長”的畢業生,祖籍浙江永康的他,下一步想為兩岸共同面臨人口老化,做出巨大貢獻。
元智大學今年畢業生,有位“將軍博士”章子張,歷任陸軍通信電子器材基地勤務處少將處長、“國防部”通信電子局少將副局長,從軍40多年,1987年章子張57歲從軍中退役。
章子張說,早年因時局動盪,數度被迫中輟學業,國共內戰之後,跟著國民政府來台,原本打算以高中學歷報考大學,沒想到部隊突然移防馬祖,斷了希望,但澆不熄求學的渴望,退役後一路取得雙學士、碩士學位。
他說,為了圓博士夢,考了兩次博士班入學考試,2009年考上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組織管理組博士班,今年六月以“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運用與成功/活躍老化關係的研究”拿到博士學位。
回顧自己的人生,章子張堅信一個理念就是:人活到老要學到老,更要做到老,千萬別以為老人沒用,只要肯做,天下絕無難事。
說起研究的“老人學”,章子張分析,人生的歷程可以分為青少年、中年、老年,當今社會三階段明顯有“青少年死讀書”,“中年工作過勞死”,以及“老年無聊死”的社會問題。
他說,青少年時期,不應該只有讀書,讀書學習應該佔生活比例的五分之三,而工作與休閒應該各佔五分之一,所謂的工作包含在家裡幫忙父母做家事等。
中年時期,則是工作佔生活比例的五分之三,而學習與休閒各佔五分之一;在老年時期,生活比例的五分之三用來休閒,工作與學習還是不能缺少,各佔五分之一,不管那一個階段,都必須三者兼顧,才能充分運用人力資源。
少將退役,目前擔任桃園退伍軍人協會常務監事、桃園縣戰略學術研究委員會常務監事的章子張,對於兩岸關係與亞洲局勢也十分研究。
他以自己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研究理論來看,一個國家的國力強盛,當然跟人口結構密不可分,但“老年化”都是無法避免的事,不管是台灣、大陸或是美國與日本。
唯一不變的是,任何國家絕對不能想以侵略來擴張自己的實力,更不允許發動戰爭來掩蓋侵略野心,做學問研究學問不能造假,也不能擅自竄改歷史。
章子張說,他很早就離開浙江永康,在台灣結婚生子,已經當了爺爺,直到退役超過年限,再度回到家鄉,雖然剛開始被家鄉人形容“蔣軍”(蔣介石部隊),但每年都會返家祭祖。
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他認為,其實不用急著辯論“統”或“獨”,只要秉持“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觀念,就會知道和平才是兩岸同胞的幸福。
被問到這麼大年紀還在唸書,有無遇到尷尬的事?或是印象深刻的事?
章子張說,年紀大,不代表自己老了沒有用,反倒是要比年輕人花更多力氣來準備,不會找家人代筆,都是自己來,當然課堂會被尊稱“章爺爺”,至於“老人研究老人”,更有說服力。
他認為,開放陸生來台之後,身邊多了陸生或研究生及老師,可以比較兩岸學生研究學問的差異,好多陸生知道學校還有“年紀這麼大還在讀書”,無不豎起拇指。
上次遇到來自蘭州大學的老師,彼此交談,體認兩岸都會面臨“人口年齡老化”的問題,對方正在邀請到大陸演講,如今拿到博士學位,可以為兩岸學術交流做出貢獻。
退役少將章子張,博士研究題目是「老年人力資源開發 」。(中評社 黃文杰攝)
章子張說明「活到老學到老,更要做到老」。(中評社 黃文杰攝)
【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