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情網】
在指導單位「教育部智慧電子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的推動下,為了鼓勵大學校院學生從事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工具之研發,並進而培育相關人才,2015年度的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軟體製作競賽(Computer-aided Design(CAD) Contest)於2015年2月開放報名,展開為期超過半年的賽事。
這是一場由產官學界共同合作舉辦的重要競賽活動,競賽類別包括國際賽和國內賽。今年競賽的主辦單位為中原大學;協辦單位為元智大學、中正大學、IEEE CEDA以及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主要的業界夥伴包括益華電腦(Cadence)等公司。今年競賽的承辦教師中原大學黃世旭教授及元智大學林榮彬教授表示,至5月24日報名截止,共有來自12個國家或地區的112個隊伍報名參加國際賽,以及來自16所台灣大專院校的182個隊伍參加國內賽,國際賽和國內賽的報名隊伍數目都創下新的紀錄。
「教育部智慧電子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總聯盟計畫主持人臺灣大學吳安宇教授表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重鎮,而CAD工具(也稱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工具)則是晶片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為了帶動台灣EDA技術的研發動能,教育部從十多年前便開始舉辦CAD Contest,並結合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力量,透過帶動台灣學界的研發動能,讓學界得以源源不絕投入研究並訓練產業需要的人才。
從2012年起,這項比賽已正式國際化,成為ICCAD(國際電腦輔助設計會議)的一個競賽活動。同樣的定題,參賽學生可直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一較高下,不僅有助於提升台灣的研究水平,也能將台灣的EDA人才推向國際舞台。由於績效卓著,近年來台灣已成功吸引國外EDA業者來台成立研發中心,這對台灣整體產業環境的提升極具正面意義。
在產官學界多年的努力下,台灣在國際EDA產業的可見度與影響力已不容忽視。根據統計,台灣於旗艦型國際學術會議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DAC,設計自動化研討會)及ICCAD(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研討會)中的論文合計數量,從2003年前的0篇,到2006年已有8篇,到2014年更是成長到20篇,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已位居全球第二,明顯看到台灣研發能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台灣學子參與CAD Contest國際賽的表現也令人驚艷。去年第三屆國際賽共吸引了來自9個不同國家地區、共93隊的學生參加。台灣共有6隊代表於定題組國際賽中獲獎,包括來自臺灣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等學校的團隊。同時,自2011年起,台灣學子已連續4年在國際組的CADathlon(CAD競賽馬拉松組)中勇奪第一。
從CAD Contest舉辦的第一天開始,Cadence十多年來一直支持這項活動,擔任出題與審題的工作。Cadence總經理張郁禮表示,台灣擁有完善的學術界資源及半導體業環境,非常適合從事EDA技術研發。Cadence重視人才培育,因此年年積極參與這項活動,期望能在台灣做深度的研究發展及人才網羅。目前在台的研發人力有很多都是透過CAD Contest而被公司發掘錄用的。
今年是第四年將此競賽與國際性比賽接軌,除了繼續邀請IBM等國外業者協助出題,擴大比賽廣度之外,並增設推廣題鼓勵更多學生參與賽事。在國際賽得獎的台灣隊伍,可獲得經費補助出國前往ICCAD參加頒獎典禮。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