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文學 沒市場也要做

【中國時報/李怡芸/台北報導】

每個讀者、學者都有自己的「文學史」,而以「華文」為名的文學論述,近10年來卻逐漸淡出於台灣學界,反觀大陸則自1980年代便架構起龐大的研究平台,先後成立研究中心、學術期刊。憂心於「華文文學」的詮釋權、話語權成為大陸學界天下,強調全球化「華文」視野的文選,對九歌出版社而言「沒市場也要做」。

現任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任的鍾怡雯指出,在教學課程上,「20世紀中國文學史」、「亞洲華文文學」等課程,都希望培養出更開闊的華文文學視野。「華文文學的版圖很大,除了亞洲,歐美也有華文文學,而台灣因其地理位置,在當代華文文學裡有其意義。」她指出,「流動」是百年來華文作者與作品的特色,因此地理範圍上應涵蓋台灣、大陸、香港、馬華四個創作質量,且學術研究成果已具規模的華文文學區域。

詳全文: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911-260115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