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情調 軟性的現代主義

【中國時報/李怡芸】

貝聿銘是首位獲普立茲克建築大獎的華裔建築師,也曾有一段時間經常停留台灣,並主導設計東海大學知名的「路思義教堂」;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當時的中華民國館也是由他操刀設計,對台灣建築界來說,貝聿銘前衛地示範了現代主義精神下的東方情調。

同為哈佛建築系校友,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表示,貝聿銘除了是最被國際熟知的華裔建築師,「他也是這個時代,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一個英雄」。曾成德尤其敬佩他「軟性的現代主義」實踐,即雖然師承現代主義第一代的名師葛羅皮亞斯,也擅於運用幾何原型、混凝土、鋼構材質,「但他的東方精神表現出吸收的、融合的,從不怕放進地方特色,軟性的現代主義。」

建築師、現任教於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阮慶岳指出,路思義教堂堪稱台灣戰後第一個能拿到國際平台上被討論的建築作品,「在那個台灣與國外脫離的狀態下,貝聿銘這個作品讓台灣看見與國際相連接的可能性。」(待續)

詳全文: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518000531-260102?chdtv

【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