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超標900億元 學者籲3方向補助

【中國時報】

5G第一階段競標在春節前飆出1380.81億元高價,學者認為,在成本壓力下,5G普及時間可能會比業者預期的還要慢,呼籲政府盡快把多於預期的900多億元標金,規畫作為補助使用,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周韻采提出三大補助方式,強調若能有效扶植應用服務發展,台灣5G服務可在3到5年間成熟。

周韻采指出,5G基地台成本高,造成建設緩慢,已開台的美國、南韓狀況都不穩定,在台灣,NCC要求黃金頻段3.5GHz得標者,5年內要讓自家5G訊號涵蓋全國人口比例5成以上,也加深電信業者的成本壓力,業者應都會選擇從人口密集區開始局部性布建。

另外一項與5G普及化來同樣重要的是應用服務開發。周韻采說,5G特性是大頻寬、高速、低延遲,但在一般通話、上網功能,4G都已經夠快了,5G的真正優勢就在應用服務,可以實現智慧家居、物聯網等,這些才會讓消費者「有感」。然而,電信業者已花大筆預算在競標頻寬,應用服務開發銀彈不足,周韻采分析,政府已經口頭承諾將把超出5G標金預期值400億元的標金收入,拿來規畫補貼政策,業者都會等補貼方案出爐才開始進行大部分基礎建設;為不耽誤5G建設進度,政院應會在今年上半年就拍板相關規畫。(待續)

詳全文: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203000458-260114?chdtv

【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