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獨尊學術 未來大學價值多元

【遠見雜誌/文/謝明彧】

過往大學評比,往往最重視一所大學的「學術表現」,但隨著學生學習自主化、未來大學必須建立差異化,單一價值觀開始瓦解,大學評比的關注點,也開始更加多元。

一般來說,大學有三大任務:教學、研究及服務,過往評價大學的表現,總是聚焦在學術表現,反而忽略了教學品質、社會貢獻的成績,但近年來已開始翻轉。

去年,國際最權威大學評比之一《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度公布了「大學影響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排名」,評比各大學在環保、平權、社福上的表現;教育部近年也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徵選與獎勵,強調大學也應重視服務與教學的成果。

《遠見》接軌國際趨勢,大學排行榜每年不斷調整指標與比重。去年新增財務面向,反映近年私校退場問題;今年更將細指標從35項擴增到39項,除納入大學社會責任指標,並將教學表現比重拉到15%,真實反映整體表現是否符合時代價值。

「遠見大學排行榜」六大面向,分別對應了大學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的成果,今年,又是哪些大學取得卓越的成績?

私校大步邁向國際,逢甲衝上全國第二

國際化是近年國際上各大高教評比系統的重點,也是讓私立大學能突破資源不如公立大學的先天劣勢,進而「彎道超車」的一項指標。在今年國際化前20強中,就包括逢甲、淡江、實踐、靜宜、東海、北醫、銘傳、輔仁、元智等九所私立大學(待續)。

詳全文: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470

【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