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社會安全漏洞多 徒法難以補破網

【劉宜君 /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全身都是傷痕,還被禁錮二日無法報警脫身,消息公開後,社會輿論譁然。隨著各國對於性別平權的重視,將家庭暴力從私領域的個人家務問題,轉變為公領域的社會犯罪議題。但自去(2020)年新冠疫情實施封鎖禁令以來,世界各國家暴事件大幅度提高,聯合國指出部分國家的受暴婦女甚至增加兩倍以上,表示日益嚴重的家暴、情緒失控問題,成為另一種「幽靈疫情」。

在台灣,雖然疫情不若他國來得嚴重,但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伴侶整日共處,讓受暴婦女曝於高風險的受暴環境,強化加害者的暴力行為,也讓被害者更難與親友聯繫或對外求助,形成「外有疫情、內有隱情」的現象。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5月三級警戒後,情緒、生活壓力劇增,催化家內的緊張關係,全台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5%,受害者的處境也更為艱鉅。

記得五年前發生「小燈泡」被歹徒殘忍殺害的不幸事件發生後,蔡英文總統宣稱建立一個「國家安全網」,不讓小燈泡白死。為此,政府在四年前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要結合政府各部門的力量,建構一張綿密的安全防護網。

然而,近期除了家暴事件數量明顯增加外,連續發生超商店員遭挖眼、斷肋骨,甚至有刺死事件,與頻傳的街頭球棒隊暴力事件,顯示國家安全網破洞百出,也有違「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敦厚樸實氛圍。更對比的是,這期間蔡英文總統簽署了《跟蹤騷擾防制法》,總統再度強調跟騷法立法是落實性別暴力防制的重要一步,也表示仍有相當多女性面對各種性別暴力,以及家庭暴力的威脅。

而由立委高嘉瑜遭遇的暴力事件顯示,暴力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論其社經地位、教育、種族或宗教信仰。施暴者通常對情緒的管理能力差、對伴侶有強烈的占有慾等人格上的問題,而暴力行為的發生牽涉到親密關係中權力的展現,且從在外行為常看不出有暴力行為的習性。

也就是政府不論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的宣導內容,例如「防疫期間面對衝突時,緩和三步驟:停止話題避免激怒、轉移對方注意力、各自獨處先冷靜」,以及宣導「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安、靜、能、繫、望』」,強調保持平靜,減低焦慮,利用網路或電話維持聯繫,抱持疫情終會過去的正向能量等,這些文青色彩的宣傳內容對於出現明顯破洞的社會安全網,恐連治標的效果都有限。

我們期盼相關單位檢視過於制式的防治宣導內容,並參考國外因應家庭暴力防治的創新性作為。例如捷克共和國培訓送貨人員識別家庭暴力的跡象並做出反應;葡萄牙政府推出簡訊及電子郵件服務,讓無法使用電話的受害者能夠通報。

政府存在的基本價值是讓民眾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隨著《家庭暴力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等法制的完備,以及今年7月才擬定的「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蘇院長表示未來五年預算較前期增加六倍、超過400億元,更強化各部會間跨體系整合及專業合作。

我們殷切期盼蘇院長讓民眾更幸福及安全的願望,不再落空。否則,家暴事件,不會如立委高嘉瑜所言「希望我是最後一個受害者」。

詳全文:https://tw.news.yahoo.com/%E3%80%90-yahoo%E8%AB%96%E5%A3%87%EF%BC%8F%E5%8A%89%E5%AE%9C%E5%90%9B%E3%80%91%E7%A4%BE%E6%9C%83%E5%AE%89%E5%85%A8%E6%BC%8F%E6%B4%9E%E5%A4%9A-%E5%BE%92%E6%B3%95%E9%9B%A3%E4%BB%A5%E8%A3%9C%E7%A0%B4%E7%B6%B2-230042531.html

【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