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衝突 美俄的地緣政治考量

【聯合報/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一月中旬,俄羅斯和美國、北約以及歐安組織展開了副部級談判,各自表明立場。西方儘管不能同意俄羅斯提出的北約不能東擴的立約要求,但在此前的一月三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卻已經先發表了關於防止核戰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為彼此鋪墊了持續談判的緩衝基礎。

俄羅斯總統普亭看待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位有兩個法律基礎的思維脈絡: 一是,列寧與赫魯雪夫決定將這兩個地區的行政歸屬從俄羅斯劃入烏克蘭,那麼,這個蘇聯時期的行政決定在蘇聯解體之後就喪失了其依據的合法基礎;二是,莫斯科仲裁法院接受了二○一四年由一批反對政變的烏克蘭政府官員的訴訟申請,其裁定結果是暴力政變是違憲行為。這就意味著普亭後來的所有行動的思想根源:在烏克蘭非法占據以及非法政變下的這兩個地區前途,應由當地人民自行決定。

二○一四年二月基輔發生流血政變,顏色革命結果堅定了普亭認為烏克蘭非法侵占的想法。那麼,俄羅斯本來在克里米亞黑海艦隊的兩萬人合法駐軍,直接在政變後把北約兩百名人員趕出了克里米亞。二○一四年三月,克里米亞公投結果是決定脫離烏克蘭,並且向俄羅斯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待續)

詳全文: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040723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