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 周韻采(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長得溫婉可人,說話輕輕柔柔的平田仁子卻做了件轟轟烈烈的事,讓她成為素有環保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高曼環境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得主。
福島事件後,日本停止核能發電,造成廿五%電力短缺。政府因此重啟燃煤發電,造成日碳排量大增,為G7國家中最高的。由於日本銀行是煤電廠主要融資者,仁子成功號召瑞穗銀行超過三分之一股東支持,迫使其放棄融資計畫,三菱、伊藤忠、住友三井等財團也跟進,仁子成功阻止了十三座煤電廠建設。
或許因過去對環保議題不甚了了,我驚訝地在仁子的故事中發現:反核運動造成的是另一場環保的劫難。台灣實不應再糾結在反核vs.擁核的論戰中,反碳才是當道。
反碳不僅僅是新環保主義,它更是通往新產業及新金融的捷徑。歐盟即將於二○二三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要求進口商須達碳排標準,否則就須購買憑證。碳憑證也因此成為公開交易標的,目前已漲到每憑證(每公噸二氧化碳)一百歐元。另到岸船隻也須符合碳足跡標準。以上都會迫使企業改造其動能系統,投資行動電源設備(含電池及儲能槽),形成新產業鏈,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不亞於當年網際網路興起。(待續)
詳全文: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048869
【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