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翁唯真/桃園即時報導】
睡眠打呼並不等於呼吸中止症,打鼾患者佔人口比例大約40%,若以台灣市場2300萬人口約有960萬人有打鼾問題,以往的呼吸中止症患者都需至醫院睡眠中心睡覺檢測,不過不熟悉的環境讓許多人都無法正常入眠,現研發出居家輕巧無接觸的可攜式裝置,讓民眾在家就能輕易檢測。
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項常見且影響身體健康的病症,長期的打鼾不僅影響睡眠,更會使記憶力減退;亞東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琮瑋蒐集臨床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患者,透過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以及鼾聲紀錄,將患者區分為單純打鼾、輕度及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黃琮瑋表示,臨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會有上呼吸道多重部位阻塞,其鼾聲容易產生特異性,嚴重程度也會隨著體重、身體的狀況、喝酒、藥物以及勞累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元智大學電機系教授陳敦裕將醫院蒐集的鼾聲訊號分析,建立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鼾聲模型,藉由鼾聲訊號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篩檢出睡眠呼吸中止患者。目前開發的人工智慧辨識模型,在敏感度與特異度達9成以上,該技術除了獲得中華民國專利外,目前正申請美國、日本專利中,並開發智慧型可攜式原型機,提供科技大廠測試與推廣。(待續)
詳全文: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121896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