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併購頻傳 談零售業進化論

【工商時報】

近日台灣零售業正處於轉型大變革階段,短期內就發生許多重要的新聞事件,包含全聯併大潤發、統一併家樂福、美國好市多買回台灣股權、PChome高層異動等,媒體已經有很完整的討論,本文希望再補充一些觀點。

所有的零售都是商業地產,傳統零售認為經營最重要的就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電商觀點則是「流量為王」,這兩種觀點其實相同,就是有人潮,就有注意力,有注意力就有生意。傳統零售依靠選址與店面租金來確保人流,電商則是靠搜尋引擎優化(SEO)、網路廣告等去創造人流,只是操作手法略有不同。

科技進步下,人手一機,使得消費者注意力移轉到網路,而商品的廣告、陳列與銷售也隨之移到虛擬世界。你多久去一次百貨公司?多久去一次量販店?多久去一次便利商店?多久看一次手機?相信,幾乎算是移民到虛擬世界裡的現代人,看手機的次數遠超過於去任何實體商店。約從2015年起,國外許多實體零售商就倒閉或被併購,主要是百貨與量販等銷售標準商品,容易變成「電商展示廳」的大型商店陷入經營困境,在消費者行為改變下,不敵環境變化而倒下。大潤發、家樂福的退出就與其在世界各地受到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電商與新型態超市的強力競爭有很大的關係,而各大百貨公司也必須改裝,大幅提高餐飲、娛樂與親子活動等空間來進行差異化。(待續)(朱訓麒 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詳全文: https://newspaper.ctee.com.tw/share/AA/20220803/A06AA6/1197386

【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