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陳碧芬】
台灣金融研訓院調查的《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從國人平均金融風險抵抗力分數的變動,來觀察民眾的自身財力、金融素養、金融服務取得,或可從他人獲得支援情形。其中的「金融素養」,意指民眾了解金融商品及服務、使用金融商品與服務的自信,及尋求財務建議,自身財務管理等等。2022年調查結果,近8成民眾金融素養不足,另方面有7成的國人在財務有疑慮時,從來不考慮尋求財務建議,會參考金融人員提供的資訊也只不過占20.5%。
「這是國人很大的金融盲點!」調研單位台灣金融研訓院所長傅清源認為,當今社會上詐騙案時有所聞,從調查結果可見一般,民眾即使金融知識不足,也不願諮詢專業人員,因為總認為和金融業者接觸就會被行銷金融商品、就要付出手續費。
而今年來的經濟高風險,法盛投資管理認為:一、高通膨;二、低利轉為升息;三、物價差很大,三大議題危及退休資產,有專家指導的退休資產配置都難免折損,更何況過往高達45%的退休族總把退休金存放在銀行的低息定存,全都被今年的高通膨侵蝕。
民眾內心的誤解,金研院、退休基金協會,甚或金融業都一直在想解方,金融教育被視為有效方法之一。退協以公益出發的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金研院長期研發教案、深入各階層提供金融教育,例如與介惠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合作偏鄉婦女家庭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遠東商銀與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已連續五年攜手合作開辦「樂齡理財學苑」,課程還納入「樂齡安養信託」,提供銀髮族全方位的資產保全及財產規劃觀念。(待續)
詳全文: https://ctee.com.tw/wealth/tutor/741605.html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