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嬤不去養老院、改搬進大學!這間宿舍如何「雙贏」?

【天下雜誌760期/文 張毓思】

面對巨變世界,人才推陳出新,教育也必須改變。大學成為能終身回流的中繼站,企業從人才消費者變生產者,這股全面的大學習潮,台灣必須迎頭趕上。

大學變革》重塑百年高教
瓦解學制與系所邊界,終身都能上大學
素有「矽谷搖籃」稱號的史丹佛大學,早已吹響顛覆百年高教的號角。

在該校提出的「史丹佛2025」願景中,大學生不再只意味著20歲的年輕人,而是橫跨所有年齡層。

大學學位不再限定4年取得,而是分散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未來也不用再選擇主修,而是以個人想要完成的任務與興趣,重組學習內容。

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如今成為各大學重塑學習的藍圖,高教的樣貌已然開始改變。

史丹佛大學-終身學習-開放式環形大學

「許多人說少子化是問題,但是大學為何不能收所有年齡層的學生呢?」國教院院長林崇熙直言,過往的教育模式,讓多數人在生命前20年,就完成了一生所需的學習。

然而,現在舊的知識被加速淘汰,新的知識不斷誕生,學習已經無法再一勞永逸,而是必須穿插在人們的一生。大學成為能夠終身回流,並且自由轉換的中繼站。

在這樣的前提下,大學的想像愈來愈寬闊。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近年設立名為密拉貝拉(Mirabella)的宿舍很特別,住宿者不是大學生,而是高齡退休長者。

密拉貝拉的終身學習主任貝格里,用「雙贏」來形容。因為密拉貝拉的居民可以自由使用學校設施,旁聽任何課程,宿舍也會舉辦由大學教授帶領的講座與讀書會。

但另一方面,密拉貝拉也成為護理學院研究與實踐的場域,甚至是作為藝術學院的觀眾群。不論年輕人或銀髮族,在此都能自由流動。

不只是對學習者的想像改變了,學習的內容也更彈性。如今,打破系所邊界、以學生興趣與專業為主體的學制,正在台灣遍地開花。從成大的全校不分系、中山大學的西灣學院到東華大學的洄瀾書院,都能看到高教蛻變的痕跡。

「課程一定要鬆綁,」暨南大學教務長楊洲松,是教育學院不分系院學士班的幕後推手。他相信大學未來必須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的比例,才能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企業變革》走入校園合作
從人才「消費者」成為「生產者」
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也強調,大學無法一味追著產業風向育才,而是必須激起學習動機,並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給予學生應對變化的能力。

企業更從過去的人才「消費者」,轉變為「生產者」。過去企業多以提供資金的方式,委由大學進行研究或是培育人才。隨著科技與產業的變化加速,企業不能只仰賴大學育才,而是成為大學重要的教育伙伴。(待續)

詳全文: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3410?utm_source=cwmg_mycw&utm_medium=affiliate&utm_campaign=40cw&_ga=2.186192110.69721128.1667459765-250739538.1640744064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