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電資系招生無畏少子化繼續衝 為何連理工教授都說是隱憂?

【太報/作者吳尚軒】

為了因應產業人力缺口,教育部從3年前開始,年年給予半導體、資訊相關科系10%額外的招生名額,不但讓電機、資訊科系在少子化下招生名額逆風成長,隨著科技業待遇、職缺數雙雙高漲,也促成畢業生連年往此聚集,然而人才過度集中的趨勢,如今就連以理工掛帥的大學主管,也紛紛表達隱憂。

繽紛多彩的行動徵才車停在校園裡,車身上殷紅的TSMC字母宛若發光,吸引一群群探頭探腦的學生將攤位擠得水泄不通;呼喚他們的除了「護國神山」的響亮名號,還有百萬起跳的年薪,以及上千個亟待填補的職缺。

這樣熱鬧的徵才博覽會,過去幾年來在各大專校院陸續登場。有的是來自本土的半導體業,也有來自海外如Google、微軟等軟體業,堪稱「軟硬兼施」,鳳凰花還沒開,就已經訂走大半畢業生。

產業缺工,企業搶人搶進學校,同樣地,政府與大學這幾年也紛紛順應趨勢,在相關科系開出更多名額,在行政院規劃下,除了大學設立半導體學院培育碩博士人才,教育部也從109學年開始,每年給予資通訊系所額外的10%招生名額,隔年再擴大為半導體、AI及機械領域,如今112學年的外加名額,總計有3298個。

「人才供需上要調整無可厚非,但如果太過強調,就可能會失衡。」清華大學以理工立足頂大行列,儘管如此,副校長戴念華受訪時也表達擔憂,少子化下新生不斷減少,但招生名額持續不變的話,最後結果恐怕導致學生素質下降。

外加名額開大門 電資科系名額逆勢增長
事實上招生名額不但沒有減少,還持續增加。新一年的大學招生如火如荼地進行,學測農曆年前才剛落幕,本月底就要公布成績,然而在少子化下,各大學去年紛紛遭遇招生缺額的挑戰,也讓今年度(2023)名額下修,全國共減少2500個名額,從10.42萬下降為10.17萬。

「先進國家該多元發展」 獨尊電資關鍵還是在產業
「唸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有機會達到最高成就,不是一定要去讀電機。」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也有同樣見解,他認為,如果是在20年前的環境,確實需要集中特定領域發展來幫助產業,但現在台灣GDP在亞洲已經是前段班,需要更多元的發展。

「先進國家是要多元發展,也要有藝術、人文背景的人才。」他強調,當產品提升到一個程度後,就要開始增加附加價值,不能再走壓低成本的路線,因此學校端也不要一味把招生不好的科系關掉,否則未來出現人才需求時也沒有地方培育,社會將失去面對變化的靈活度。

20220930 2

詳全文:https://www.taisounds.com/Taiwan/Society/uid6111001817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