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櫃有機會掀起電商新戰局

【工商時報/名家廣場】

蝦皮推出「智取門市」,也就是在「蝦皮店到店」門市中安裝智慧儲物櫃,可以24小時寄貨與收貨。這個震撼市場的創新,預料將帶給超商與電商同業不小的壓力。肯德基也推出取餐智慧櫃,消費者可用手機點餐後,直接到櫃子取餐飲。智能櫃在台灣並非創新,但多難以擴大規模,目前台灣僅有郵局的i郵箱,較為知名。

過去,智能櫃不能在台灣普及的原因有四:第一,從供給面看,過去的經營者多為新創企業,且單獨經營此業務;在本身資源有限,沒有立即的客戶,又須在一開始就投入大成本之下,很難維持營運。中國大陸的智能櫃由淘寶以及五大物流公司經營,美國則由亞馬遜為主,他們本來就有強烈的投遞需求,都是物流生態裡的大型企業,有更好的條件去發展智能櫃。

第二,從需求面看,美國與大陸的網路購物,大多是免運費,但在台灣,免運並非常態,因此,方便又能廉價取貨的消費痛點一直是存在的。消費者取貨的需求不成問題,問題出在投遞方,不少台灣電商業者採用送貨到家方式,若無法第一時間順利交件給客人就會使物流成本大增,也會轉嫁到消費者上,這樣的情況就經常發生在沒有管理員的社區。
以大陸為例,智能櫃的主要收入就是物流人員無法交件時,以每次約0.5元人民幣的費用,暫存於收貨人附近的智能櫃,並以簡訊通知其領件。相比之下,智能櫃的成本顯然比直接交寄到收貨者手上,或是超商便宜。若台灣的業者仍傾向以直接送件或是超商等人工方式運作,沒有積極投入智能櫃,這種模式就不會發展起來。(朱訓麒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群助理教授)(待續)

詳全文: https://view.ctee.com.tw/technology/49797.html

【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