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化助攻「高齡科技」崛起! 專家估未來產值破3千億

【太報/胡順惠】

不婚不生、晚婚晚生已成現代趨勢,加上台灣早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未來長照需求只會越來越高,據統計,台灣人65歲後的平均餘命還有20年,但其中4成卻都不健康,需要他人照顧,國衛院攜手元智大學推出「高齡科技行動計畫」,去(2022)年篩出5家機構推行,將智慧科技應用導入日照、住宿式機構,減輕照顧者壓力及工作量,更「精準」提升高齡照顧品質。

隨著高齡人口急速上升,台灣人口呈現負成長,將智慧科技導入長照勢必是未來趨勢,元智大學與國衛院合作推動智慧科技導入高齡照顧合作計畫,以照顧者需為主體,照顧機構分析自身照顧問題、需求及應用情境提出計畫書,並規劃導入合適的既有智慧照顧產品、服務。

該計畫去年吸引36家照顧機構參與,國衛院通過計畫書篩選,擇優補助其中5家機構,包括桃園榮家悅來、台北弘道西松、雲林同仁老學堂、彰化花壇秀和苑及高雄民生醫院,每家補助40萬元整,由元智大學協助媒合、建置、輔導。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解釋,所謂的高齡科技(Gerontology)指的是設計如何將智慧科技應用於日照、小規機或住宿型照顧機構之高齡者照顧,讓長輩能獨立生活、增進社會參與,達到減輕照顧者負擔,並提升照顧品質加惠高齡者,預估未來產值將突破3千億元。

徐業良直言,台灣要面對問題不只高齡化,還有少子化,台灣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2050年則是超高齡社會,台灣人口呈現負成長,據統計,65歲以上國人平均餘命20年,但4成是不健康的,希望藉由高齡科技增進長者身體、心理、社交功能。

徐業良舉例,像是如果保溫瓶只能裝水、保溫那就只能稱為硬體,只能停留在產品階段,如果進一步加入溫度感測、控制器能顯示溫度,雖然能讓人使用更方便,但還不夠聰明,若再加入將動作感測器,透過機器學習,偵測長者喝水動作,再透過網路將偵測喝水動作傳到雲端,透過AI分析長者生活模式,就能提醒長者何時要喝水,這就是精準的高齡照顧。(待續)

20230911 1

詳全文: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92/79794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