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楊綿傑、林曉雲/台北報導】
大學為了跟上國際趨勢,並打開學習彈性的空間,學期原先十八週,部分學校改「十六加二」、「十七加一」週等模式試水溫,未來擬縮短為十六週,但仍憂心時數壓縮影響學生受教權及吸收,須與師生多溝通。
教師憂16週 學生消化不良
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指出,校方已啟動規劃「十六加二」週方案,也是考量與國際接軌,目前想法是十六週完成學期課程,後兩週由校方提供語言及資訊AI等課程,加強學生多面向知能。相關內容須召開學生說明會,並且經行政會議、校務會議討論後才可能實施。
元智學生議會議員劉曜維認為,若校方的「加二」方案是要統一運用,可能成為另類強迫學生修外系課,而非彈性時間,不只老師授課方式要重新思考,十八週的課程內容壓縮在十六週也要適應,建議必須充分與師生溝通。(待續)
詳全文: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45554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