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朱訓麒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淘寶近期在台灣推出「淘寶PLUS」99元免運服務,引發各界討論將對電商平台如momo、蝦皮、PChome、酷澎,以及平台上商家造成何等衝擊。筆者希冀藉本文更清晰地闡釋此一重要議題的深層意涵。事件的起因是淘寶針對台灣和東南亞市場推出免運服務,消費者只需選擇標有「淘寶PLUS」的商品,就可有滿人民幣99包郵、台灣本地退貨免費,以及本地客服等服務,商品總數已突破500萬件。
台灣主要的電商平台本身幾乎都沒有自營產品,皆是以促進商品流通為經營目標。因此,平台上所銷售的產品品牌、產地等都不是重點,只要產生的總交易額夠大,電商平台就能夠獲利。
以一個真實案例來說明零售通路間的競爭。某位朋友在實體店以1,200元購買了一個背包。後來,他發現購物網站上同產品只需半價,在大陸網站之類似產品甚至可以再打8折。造成此巨大價差的原因是:假設某產品的出廠價格是100元,經過貿易公司、進口商、零售商等多個中間商的轉售,在每個中間商都需約30%利潤的情況下,價格到消費者手中時可能就變成了500元。由於許多產品都在大陸製造,因此大陸賣家因為接近工廠,更有機會獲得成本優勢。(待續)
詳全文: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820700107-439901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