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朱訓麒】
某大學教師收到47份期末報告,其中38份開頭段落結構極為相似,幾乎可以判定為由AI生成。這個看似荒謬的現象,實則反映生成式AI已快速滲透大學教學現場。當ChatGPT、DeepSeek、Copilot等工具成為作業的「共同作者」,教師與其憂心學生是否作弊,不如進一步思考:現行評量機制是否還合時宜?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否也該重新定位?
事實上,各行各業早已廣泛應用AI。既然職場都在加速導入AI,教育現場更不能落後。挑戰不再是「要不要用AI」,而是「如何善用AI,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辨與判斷力」。
個人在教學現場不但允許學生使用AI,甚至要求他們必須使用AI工具,並記錄使用過程、說明優缺點、區分哪些內容由AI生成、哪些來自個人思考。我希望學生不只是工具使用者,而是學會與AI對話、判斷與整合,真正發展出人機協作的素養。(待續)
詳全文: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415700044-431308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