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國際城 教育科技遊 打造多元課程 激發孩子探索好奇心

【中時/楊詠晴】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站在適合自己的跑道上前行,在多方嘗試與摸索中探尋自身的方向,勇敢邁步。自2022年起,桃市府推動「桃園國際城 教育科技遊」營隊計畫,邀集來自桃園的學子,踏入在地大專校院,走進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海洋生物博物館等場域,讓AI科技、半導體產業、財經商管、生物科技等專業領域,不再只是教科書上的名詞,讓孩子親身探索、發掘個人興趣與潛力。

以興趣串聯學習 打開未來的門
桃市府教育局長劉仲成說道:「適性教育政策的推動,是希望讓孩子可以依自己的興趣、性向自由選讀,幸福快樂地學習。」在盛行以人為本、適性揚才的教育思潮下,學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為了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產業趨勢的連結,擴展學生的學習廣度,桃園以數位科技、國際教育為主軸,推出「桃園國際城 教育科技遊」營隊課程。利用寒暑假及週末的時間,為國三及高中職學生打造多元的跨域選修與前導性課程,鼓勵學生們跨校、跨領域選課,以更貼近產業與興趣導向的方式進行自我探索。

「我們不是要孩子現在就決定未來要做什麼,而是幫他們打開更多門,希望孩子在升學之外,還能更早開始思考『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劉仲成說。教育局以數位科技、雙語國際、創新永續、人文友善四大願景出發,盤點市內所有教育資源,主動邀請在地高中職、15所大專校院、3大國家場館加入共創陣線,設定多元、有趣的課程主題,讓青少年有機會提前接觸未曾觸及的領域,促進學生反觀自心、自主探索。

自計畫推動以來,提供上百門課程,共有超過1,500名人次選習,透過以實作為主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更貼近業界專業人士日常,他們走出教室,到大學校園、產業場域中看見更多元、專業的面向,並將學習重新連結回自身的生命經驗,更早地思考未來方向,種下適性發展的種子。

走入跨域教育 與現場對話
「桃園國際城 教育科技遊」邀請大學教授、產業專家親自授課,帶領學生進行實作與討論,讓學生不只是「聽課」,更著重「現場對話」。元智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簡廷因副教授,專長大數據、人工智慧及生物醫學領域,他時常走訪桃園校園,與高中生分享程式語言及AI的魅力,在今(2025)年也開設「AI智慧生醫影像應用」主題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在醫療現場中,AI如何輔助醫師偵測異常資訊、辨識臨床醫療影像等,引導學生從感官出發,思考「AI科技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為了避免過於生硬的內容影響學習興趣,簡廷因將複雜抽象又專業的知識,結合「生活化」語言及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也帶著學生走入元智大學數據中心的運算機房,瞭解AI背後的科技運算力與基礎設施。簡廷因說,報名參與課程的學生不僅是二、三類組學生,透過這門課程,希望讓所有學生對AI的未來趨勢有初步認識,激發他們探索科技世界的好奇心。(待續)

詳全文: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619000803-260301?chdtv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