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新聞雲 楊淑媛】
在人工智慧投入日常的時代,當機器不僅僅是精準高效的工具,而開始「模仿」甚至「誤解」人類行為時,它們會呈現什麼樣的樣貌?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陳依純,在 2025 年「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推出新作《機器人的日常消遣》,以 AR 與 AI 技術結合動畫和互動影像,創造出屬於機器人的生活世界,讓民眾重新思考人機共處的未來。
作品中,機器人可閱讀、遊戲、打掃,甚至只是發呆。這些看似笨拙卻幽默的行為,讓觀眾在荒謬中感到熟悉,也觸發對「智慧化與人性化」之間的反思。陳依純將機器的冷冰演算推向另一個極端,讓其產生近似人類的幽默感,甚至生成無意義卻趣味十足的舉動,顛覆了大眾對科技的刻板印象。
「當我們不斷追求效率與智慧化時,是否也逐漸成為了機械?」陳依純透過作品提出疑問。她認為,當機器開始展現幽默,它們是否正逐步獲得某種「人性」?作品在趣味背後,折射出高度自動化社會中,人類對勞動、休閒與存在的焦慮。(待續)
詳全文: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918/3036052.htm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