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資傳學生「媒體視界」解讀媒體

【中央社】

媒體應該是怎麼樣的模式,是百科全書還是大嬸的八卦?媒體,被定義為人民的眼睛、國家的第四權,不只監督政府傳達民意,更要提供教育的意義,但是民眾心中的媒體到底是什麼?元智大學將對「媒體」重新審視,由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江振維帶領資傳系三年級學生,譲學生發揮創意,以展示科技為應用,主題為媒體視界,讓學生從不同視角去解讀媒體。

江振維表示,媒體往往會深入人心,牽動人類的所言所行,甚至對於民眾的思想進行洗腦,而民眾耽溺於其中,有時反助長媒體之歪風。元智大學資傳系三年級同學,展示六組作品,作品分別是《新聞得來速》、《釣魚趣》、《媒體樹成長計畫》、《惡性循環》、《MESSY REMIX》、《窺視Peep》等。

學生林晨陽、吳旻祐、李懿修等,撰寫軟體程式製作《新聞得來速》,以得來速通道包裝速食新聞的生產過程,模擬得來速通道,在入口處讓體驗者「點新聞」,在通道觀看單調重複的生產過程,於出口處「取餐」展示速成新聞,並輸出實體報紙表現新聞速食化,藉此隱喻現今新聞的速成,以及新聞內容之貧乏與缺乏實證與教育意義。

由許文馨、林佳欣、林思妤等人,利用3D列印魚的形狀,設計《釣魚趣》每隻魚身上都有新聞標題,以熱鬧的夜市氛圍做包裝,體驗者坐在魚池前精心挑選具有吸引力以及興趣的魚,在釣起魚的瞬間,同時也是被這些新聞議題給吸引釣起。《釣魚趣》主要探討「釣魚式標題」是否真的較為吸引人,就如同兩指在社群媒體游移時,是否會對網路新聞的標題產生好奇,進而點選閱讀。

《媒體樹成長計畫》則由楊惠茹、洪久雅、陳子忻等設計,以紙板及紙做成樹的模型,將視聽人比喻成小樹,各家媒體報社為養分,每個媒體涵養不相同,提供的資訊也不同,視聽人該吸收哪些媒體才能夠成長茁壯,各家媒體又有何差別,利用這些媒體樹的成長可窺見其中之差異。

《惡性循環》,是由簡珈蒂、郭厚萱、蘇靖婷、丘佩玉等人所製作。利用電視機殼、ipad、木材等製成作品。簡珈蒂表示,人是非常健忘的動物,好比食安問題,迅速在媒體上大肆傳播,儘管民眾極力抵制,但在新聞過後,似乎又回歸原點,民眾依舊吃著黑心的加工食品,當下次事件再度爆發時,又會淪入無限的惡性循環,而民眾真正想要看清事件的本質時,卻又被媒體錯誤的訊息干擾視聽,藉由惡性循環的製作,形容現在媒體的弊病。

由劉易承、夏萱、徐雪兒等人製成的《MESSY REMIX》,他們利用軟硬體程式呈現視覺亂象,在封閉狹小又昏暗的空間裡,當看到的影像不再完整,聽到的聲音不再清楚,充斥著播送片段新聞畫面的螢幕及音樂,以隱喻民眾在瘋狂重複的洗腦中,被動的隨著媒體起舞,沉浸在這看似歡愉卻早已腐朽的世間。

唐世昂、丁曄、周奕嘉等人,以影片方式表達,揭穿現在媒體隱藏的事實,《窺視Peep》從現在很多人重視的保護動物議題切入,往往媒體只是呼籲卻沒有真實報導,讓許多動物還是處於迫害,當事實再次放大,僅能感受到議題的存在。

資傳學生作品

《新聞得來速》

資傳學生作品

《媒體樹成長計畫》

資傳學生作品

《釣魚趣》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