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通識 帶外籍生認識桃園在地文化

【中央社】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為使外籍生能深入認識台灣的在地文化,日前辦了一場「水漾家鄉‧石觀音庄」教學參訪活動。活動參與師生達80人,其中19位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學生,活動全程特別安排通識教學部李曉菁教授及管理學院二年級的張沁瑜同學,全英文講解與口譯。

本次活動由通識教學部老師林煒舒導覽講解,他研究在地文化已長達十多年,這次地點選擇「觀音溪、泉州陂、新屋范姜祖堂、永安漁港、白沙岬燈塔、東海堂、甘泉寺」等地點,中餐由「新屋愛鄉協會」準備特別的在地料理「牽罟飯」,用餐則選擇具有歷史與自然生態意義的「新屋綠色隧道」。

林煒舒表示,整個活動讓外籍生感到驚奇與感動,像是水圳結構、筊白筍、百年老屋的維護以及埤塘功能等,皆引發外籍生的強烈好奇心。林煒舒表示,在甘泉寺參觀時,伊斯蘭教的學生看到台灣人虔誠的墓拜「觀音石」特別有感,就會分享伊斯蘭的參拜儀式,也會與台灣的墓拜儀式做比較。

中餐特別安排「新屋區愛鄉協會」提供特色客家料理「牽罟飯」。這是一種以小型的提桶盛放飯菜,一人一個小提桶的便當型式,菜色混雜著「蘿蔔乾煎蛋、萈菜煮小魚乾、鹹魚乾、荷包蛋、醃漬脆瓜」等等,來自印尼的鄧淑晴(Natasha)、許綠娟(Devina)、符巫惠仁(Clarence),對於「牽罟飯」特別有感,伊斯蘭教的學生也選擇素食或魚肉料理的牽罟飯。整個用餐充分顯現新屋區農漁混合型的小村落與跨文化的特色。

來自於甘比亞共和國的外籍學生巴哈(Bah)對於沿途所見到的水圳結構,桃園台地上的埤塘與水圳結合的輸水構造,非常好奇。林煒舒說,台灣人稱美人腿的筊白筍,它是台灣人餐桌上經常食用的料理,只是餐桌是白色的,為何生長在水田裡卻是「綠色」水生植物,這樣的問題,對於外籍生而言很新鮮有趣,覺得戶外教學非常有意義。

此次活動全程時間約9小時,讓這些外籍生驚艷不已,提出許多問題,充分顯示外籍學生對於台灣特色的客家文化學習精神與求知的慾望。林煒舒表示,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宣導台灣的在地文化,也是一種跨文化的學習,對於外籍學生以及本地學生都是很好的交流與學習方式。

通識
【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