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教學參訪 非洲學生看茭白筍滿臉問號

【聯合報/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通識戶外教學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辦理新屋區文化參訪活動。 圖/元智提供

「茭白筍是什麼植物?」「為何要吃牽罟飯?」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日前辦了一場別開生面,深入認識在地文化的「水漾家鄉.石觀音庄」教學參訪活動。活動全程參與師生達82人,其中19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學生。過程中,看到水圳結構、茭白筍、百年老屋和埤塘功能,都讓外籍生驚呼連連。

元智大學特別安排教授、學生進行同步全英文講解與口譯,為未來進行相關教學參訪活動時,開啟一種屬於「雙語大學」的全新導覽模式。

來自於甘比亞共和國的巴哈沿途看到水圳結構,桃園台地上的埤塘與水圳結合的輸水構造,不斷提出問題。看到茭白筍,他還問到:「茭白筍是什麼樣的植物?」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講師林煒舒解釋,茭白筍是台灣人餐桌上經常食用的料理,只是餐桌上是「白色」的,生長在水田裡卻是「綠色」水生植物。
中餐則是由新屋區愛鄉協會提供特色客家料理「牽罟飯」。林煒舒指出,這是一種以小型的提桶盛放飯菜,一人一個小提桶的便當型式,菜色混雜著蘿蔔乾煎蛋、萈菜煮小魚乾、鹹魚乾、荷包蛋、醃漬脆瓜等,充分顯示新屋區農漁混合型的小村落特色。

信仰伊斯蘭的學生,也特別選擇素食或魚肉料理的牽罟飯。「為什麼牽罟要吃牽罟飯呢?」學生紛紛提問。林煒舒解釋,以往「牽罟」必須算準潮汐,有時是近午,有時是一大早,時間落點往往不一。

即使漁民集合到場,漁船也已划出海去,未必能立刻下網,必須努力尋找海中魚群。如果下網時間不對,也是做白工,船家等魚時間久暫不一,家人自然必須為牽罟人拎飯菜前來。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