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學需要一流制度

 

【林永隆】 因為高教經費不足,大學被要求自籌財源,向企業界募款,教育部和學校教授都同聲告訴校長們曰:「你沒看到美國大學校長的主要任務就是募款嗎?」於是校長們都使出渾身解數尋求企業家們幫忙。八年前清華大學打響第一砲,獲得台積電及旺宏電子兩公司各捐贈一棟教學研究大樓,飽受經費不足的清華師生真是久旱逢甘霖。

  八年過去了,清華也換了三任校長,大家一定有興趣知道這兩棟樓的現況。很不幸地,給管理學院用的台積館外殼剛建好但還沒驗收;給圖書館用的旺宏館更誇張,要到明年才能發包動工。四年前的管理學院新生入學時,我們勉勵他們很快就有自己的新系館可用,今年暑假他們畢業了卻還沒踏進台積館一步;校長遇見善心捐款的企業家們都很不好意思。

  為什麼會這樣呢?負責單位歸因於廠商低價搶標、要求追加預算、惡性倒閉等老戲碼。我問明年即將發包的旺宏館會不會重蹈覆轍,答案是無法排除惡劣廠商再來一次,我們只能禱告。再問:為什麼廣達、友達等公司捐給台大的大樓都是又漂亮有便宜,而且一年就建好啟用?答案是那些案子都是百分之百捐贈,因此由私人企業自建後實物捐贈,不適用政府公共工程法規;清大的案子是百分之五十捐贈,百分之五十用公家預算,因此要視同公共工程辦理,只要用到一毛公家的錢,就要套用公家的制度。

  好個公家的制度!八年的時間有多長呢?八年內台積電大概可以蓋一個廠、進設備、作三個世代的產品,然後把它除役,而我們大學卻還得遵照公家的制度在原地踏步,我們還有甚麼立場去開口要更多的捐贈。

  民間有許多力量很願意幫助我們發展教育,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更有效促成。我個人認為,政府應該立即修法,只要私人捐贈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校園建築,就應排除適用公共工程法規而請捐贈者主導建造,如此才可整合私部門的善心與效率,帶給校園進步的動力。百分之二十不是一個隨便說說的數字,許多一流大學都明文規定,捐百分之二十就可為大樓命名。我相信與其把名字鑲在一棟用公家制度拖泥帶水蓋起來的低品質建築上,熱心公益的捐贈者會更樂意用他們現代化有效率的制度,幫我們打造一棟棟高品質的教研建築。

  社會已體會到沒有一流大學不可能成為一流國家,政府編列特別預算,讓台、清、交等校各選定一所國際一流大學為標竿朝頂尖大學目標邁進,各大學師生員工自當戮力以赴。然而一所大學之所以為一流,不是只有錢,包括人員素質、經費、經營制度、風氣都要一流,缺一不可。我們現行人事、會計等制度規章是否足以成就一所一流大學 ?個人相信答案是否定的,不相信的話,把我們的制度送給哈佛大學用,我敢打賭哈佛馬上變成三流大學。

  大學行政體系通常會找一些教學研究表現優異又熱心公共事務的教授兼任各種行政主管職務,一開始都是滿腔熱血,但很快他們就會發現,要在一個不太符合他的科學素養與邏輯思維的體制中做事情,很多法規會讓他覺得綁手綁腳而事倍功半。有時不知情的同仁還會給他一大堆抱怨,讓他興起不如回去單純地專注教學、研究、著述比較有成就感的念頭,形成了許多行政工作找不到人願意做的現象,這些都是阻礙大學追求卓越的障礙。

  在一個法制化的文明國家,所有人都要依制度、依法行事,制度的好壞是一個組織成敗與成長極限的重要因素,但制度不應該是一成不變,而要不斷調整改善以因應時代的變遷。在打造國際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我們真應認真想一想,哈佛如果改採我們的制度,它還會是一流嗎?(作者為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研發長) 

【2007-12-12/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