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研究院誕生這六年:謀劃兩岸交流“同心圓”

【中國新聞網/黃今】

從成立伊始,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就備受矚目。

2012年6月18日,時任台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汪毅夫和時任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梁國揚共同為閩南文化研究院揭牌,閩南文化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

走進地處福建漳州市的閩南師範大學東區,在東北邊會看到一座三層白色小樓。入口處,“閩南文化研究院”院名牌匾格外醒目。
作為大陸目前唯一一家培養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層次人才的綜合性教學科研機構,閩南文化研究院擁有兩個中國語言文學目錄外碩士點和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同時,也是全國台聯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基地。
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鄧文金認為,台灣文化的主體是閩南文化,所以研究閩南文化可以作為加強對台交流、人員往來的重要渠道。
著眼“祖地”文化
作為對台交流的重要渠道,閩南文化研究院落戶福建漳州市頗有“木落歸本”之意。
地處閩南的漳州市是“台胞祖地”,擁有天然的對台區位優勢。統計數字顯示,約有35%的台灣人祖籍地是漳州。漳州的閩南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作為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域,有涉台文物點306個,居大陸首位。
實際上,閩南師範大學研究閩南文化的歷史悠久,最早成體系的研究可追溯到1996年。彼時,閩南師範大學(前身為漳州師範學院)就自發整合優質資源,致力於閩南文化的研究,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了閩南文化研究所。直至2012年6月,閩南文化研究院的正式成立,學校對閩南文化研究進入新階段。

人才培養體系雛形初現
2013年底,由閩南文化研究院負責實施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啟動,每年面向大陸以及台、港、澳地區招收博士研究生。在閩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蕭慶偉看來,“對台灣招收博士生進行研究閩南文化研究是一個開創”。截至目前,整個項目招收博士研究生40人,面向台灣招收18人,生源遍及金門、台北、台南。

不僅如此,閩南文化研究院結合閩南師範大學2011年啟動實施的福建省“十二五”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優秀閩南文化人才培養計劃”,每年從校內遴選出約30名對閩南文化感興趣的大三學生組成改革試點班。2005年以來,學校先後增設的“閩台文化與文學研究”專業方向、“閩台地方文獻整理”專業方向等碩士點,閩南文化研究院已經構建了海內外唯一一個完整的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閩南文化特色人才培養體系。

除了系統招收培養閩南文化特色人才,閩南文化研究院還利用閩南文化為紐帶,與台灣高校進行信息資源、教育資源上的互通。


蕭慶偉介紹說,目前,閩南文化研究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元智大學、金門大學等多所台灣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師資短期互聘、人員交流、資源共享、學術研究等方面進行有效合作;同時,在國台辦“一年多簽”政策的支持下,挑選“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特需博士項目的博士生前往台灣進行為期三個月的交流。(待續)

詳全文: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fj_zxyc/2018/2018-11-27/427222.html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