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擴大氫氣車布局 卻遇致命瓶頸

【中時電子報/編輯邱怡萱/財訊雙週刊文、孫蓉萍】

中國為了扶植氫能發展,不惜降低對電動車的補貼;面臨減碳壓力的韓國,也展現企圖心。而擁有技術與人才的台灣,至今卻仍看不到投資機會。

目前日本的氫能技術和產業發展仍位居全球領先地位,但中國與韓國也都急起直追;尤其,中國正大力扶植氫能車產業,甚至不惜逐年降低對電動車的補貼政策,頗有將重心調整至氫能源的趨勢,十分值得關注。

從氫能技術來看,日本燃料電池早已進入家庭,接下來再應用在運輸方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7年在第一次「再生能源暨氫氣內閣會議」中,就決定要讓日本領先全世界,實現氫氣社會,2020年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正是展示決心和成果的最適當場合和時機。

重視空汙議題的韓國總統文在寅,今年1月更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預定今年底氫氣車要增加到4000輛以上,2040年生產620萬輛氫氣車,並且在全國建立1200座加氫站。政府也會提供補貼、放寬管制,藉此吸引民間企業投資。

此外,幅員遼闊的美國,各州對推動氫燃料也冷熱不同,目前最積極的是加州。元智大學燃料電池中心主任翁芳柏說,美國氫燃料電池車曾經領先全球,但金融風暴之後企業元氣大傷,加上頁岩氣的開發讓美國有了另一個能源的解決方案,特斯拉等電動車又吸引了各界目光,燃料電池因此似乎聲浪漸小。但日本MIRAI外銷的最大市場,就是加州。(待續)

詳全文: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425000005-260410?chdtv

【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