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革命》只剩兩成學生指考入學!108課綱一年後,大學如何接棒?

【天下雜誌710期/田孟心】

「亞洲的大學教育,是配合二戰後的經濟與工業型態,你是不是可以做工程師、你是不是可以做貿易?工具性非常強,卻培養不出開創性與改變性的人才,」台大校長管中閔直言,這樣的思維,一直支配著亞洲的教育觀直到今天。

今年,他在台大啟動了「未來大學計劃」,打算解放科系藩籬與修課規則,引起校內外高度關注。

為了讓學生具備新時代的素養,連百年名校都開始制度變革。

在台大以外,近十年,全台灣的大學也在逐漸改變中。

「大資工時代,未來數位教育絕對是主軸,」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分享,元智學子一定要修4個程式學分才能畢業。

3三年前,元智首創63個針對各學院「量身訂做」的程式語言學程,因不同領域的學生著重的數位科技不同,不是每位學生都要修到資工系程度。

例如人文學院是「數位文創」,藝術設計系的學生們,製作了語言學習app「漢字小時候」,將手機放到任何招牌、書本的中文字上,就會有AR動畫告訴你字的讀音、部首由來,抓住漢字「象形」的特色,讓中文學習者能快速了解複雜的中文字。

「不只文組學生要有數位素養,這個時代,連遊戲都要有劇情,工科、資通訊的學生不能只會寫程式,」吳志揚直言,跨域教育並不是單向將科技往文學院輸送,學校也特別重視「跨學院專題」,培育理工學子的人文思維與美感。(待續)

詳全文: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573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