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俄美勢力範圍爭奪戰下的烏克蘭


【中國時報/胡逢瑛】

2月28日,俄羅斯軍方宣布掌握了烏克蘭的制空權,並且摧毀了烏克蘭境內一千多座的地面軍事基礎設施。在俄羅斯控制局面的情況下,俄烏代表在戈梅爾展開了第一輪的和平談判。在白俄羅斯居中協調之下,俄羅斯採取了邊打邊談的方式,把解決衝突之和平目標的選擇權留給了烏克蘭。

俄羅斯這場以「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的特別軍事行動目標,首先須將亞速海內海化,並且控制赫爾松以確保通往克里米亞的地緣安全。這樣一來,從烏克蘭南部到俄羅斯的北高加索之間,就形成了一條保護黑海艦隊安全的勢力範圍空間。俄羅斯在清理門戶的過程中,西方同時施加嚴厲的經濟制裁,這一方面顯示了美俄在相互核威懾的戰略嚇阻環境下,俄羅斯認知任何的軍事衝突必須控制在速戰速決與傷亡最小的狀態下完成;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未來強權國家在確認勢力範圍的過程中,將以外交談判與軍事衝突並存的方式確認安全與利益邊界,這帶來了地緣政治的新挑戰。(待續)(作者為元智大學助理教授胡逢瑛)

詳全文: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20302004367-262104?chdtv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