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找到本色 學生玩出特色
電子電路實驗課程
PCB電路板 鑽孔焊接改裝電阻自己來
- 將過去所學習之知識與電子電路之實際課程內容進行對接,實作以及理論相互結合並培養學生對於電子電路的興趣。
- 利用模擬軟體來驗證實作上的量測結果,使學生更能夠理解電路的特性與應用,除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讓學生了解從設計到實作的流程。
- 除課程中基礎實驗外,延伸實驗為專為課程設計之特殊內容,限制學生必須先將基礎實驗做完,方可進行延伸實驗。

創新教學獎獲獎課程

城市生活與文化敘事
多元文化欣賞 數位敘事能力培養
課程結合了台灣本土文化與多元族群的背景,包括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及新住民文化。學生通過對這些不同文化的接觸與學習,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化敏感度,還能學會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的價值。
這種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文化差異的過程中,對當地文化產生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並促進文化多樣性的欣賞。
透過文化導覽活動,學生不僅在課堂內學習理論知識,更能在實際環境中將其應用。這種方法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培養他們的主動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學生在實地參訪桃園的歷史景點時,需要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文化知識進行解說與導覽,這不僅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增進了團隊合作精神。 同時,學生在與真實的社會環境互動中學習,能夠更深刻理解課堂所教內容,並在實踐中強化對知識的掌握。

閱讀產業鏈的導覽與探索
閱讀產業一條龍 培養專案執行人軟實力
完整產業上下游探索與實作:閱讀產業約可概分為「內容」(出版)、「流通」(經銷、書店)、「行銷」(各層企劃)三大領域,本課程籌劃並實驗多年,教師與產業界互動密切,與各端點討論資源引進與合作模式,課程進行按業界產出方式規劃,復由近年實績顯著之專業人引導,重視實作與場域體驗,以消弭學產落差。
架構閱讀產業鏈觀念:課程設計以訓練「獨立專案執行人」為目標,有效理解產業輪廓,憑藉各學院專業基礎,發展企劃執行、資源整合,並於每個環節迅速補位之「斜槓」、「微精通」能力。於通識課程開設,更能鼓勵學生跨域學習,擴增未來想像,創造全新的產業型態與價值。

數位影像處理
數位影像x生成式人工智慧輔助
「數位影像處理」課程為兩組必修課,因應課程的安排與教學的一致性而進行跨組混班,並分為兩班教學。因此針對兩班混和學生的特質,進行準教學實驗的抗衡輪替實驗設計,以作為評估兩班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方式。透過影像處理軟體的示範教學,學生能夠了解影像處理基本功能與知識,藉由人工智慧應用的教學單元,學生在影像創作的過程之中可熟悉人工智慧輔助進階影像處理的工具。
使用教師示範教學與同儕學習之混合教學模式,輔以英文教學模式,學生可在不同的教學階段相互學習並分享,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與解決問題之能力,為了因應學生在英文學習上的問題,本課程將錄製英文教學影片,並輔以中文字幕,以讓學生課後能夠自行複習並且重複演練上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