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者科技網路的快速發展,資訊傳遞的方式也更為便利。撰寫論文、申請計畫如果沒有清楚標示資料來源,即便是自己的論述,無心的複製貼上可能已誤觸學術倫理的紅線!
為了避免抄襲,撰寫論文或研究計畫都必須適當的引註,讓讀者清楚分辨自己與他人創作的差異;若需進一步引用自己過去的著作或研究成果,更要謹慎。除了充分揭露研究先後發表的資訊外,對於文字的再使用,亦須遵守學術引註規範並配合正確的寫作技巧,才能有效避免自我抄襲與重複發表。
另一方面,研究者完成論文或計畫書後,不妨運用科技工具—「論文比對系統 Turnitin 」,重新檢視寫作格式及引用資訊是否正確,在精進論文品質的同時,亦能有效防範抄襲。
- 推薦閱讀:
- 「抄襲」與「引用」,如何界定?了解適當的學術寫作(2020/04/16);成大OAI學術倫理教材。
- 你越過「抄襲」的紅線而不自知嗎?(2019/10/07);中研誠信電子報第三期。
- 學術寫作之新倫理議題「自我抄襲」:內涵演進、真實案例、現行規範與預防之道;作者:周倩、潘璿安。
- 宣導海報:
- 符合倫理的寫作(AREE)。
- 避免自我抄襲你可以試試這樣做(AREE)。
- 預防抄襲的小訣竅(美國研究誠信辦公室/成大OAI再製)。
- Turnitin帳號申請說明請參考圖書館網頁:https://www.yzu.edu.tw/library/index.php/tw/news-tw/1521-turni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