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
◆傳染方式
1.性行為傳染:與愛滋病毒感染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之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2.血液傳染:
(1)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
(2)與感染愛滋病毒之注射藥癮者共用注射針頭、針筒或稀釋液。
(3)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之器官移植。
3.母子垂直感染:嬰兒也會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到愛滋病毒。
◆潛伏期(有二種說法)
1.指感染後約2-6星期會出現感冒樣的原發性感染症狀。
2.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一般是5-10年(目前稱為隱形期或次臨床期)。但是,如前述,愛滋病毒感染後的病程快慢不一。空窗期或潛伏期時,許多患者沒有症狀,患者可能繼續從事高危險性行為,因此成為愛滋病毒防治的漏洞。
◆空窗期
感染愛滋病毒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會在血(體)液中出現愛滋病毒抗原或抗體,這段已感染卻檢驗不出已感染的時間即為空窗期。一般而言,空窗期約為3-12週。在空窗期間內,因體內已存在病毒,已具傳染力。若與他人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後經篩檢為陰性,但仍懷疑自身感染者,可於空窗期後再次檢驗,但此期間應避免與他人發生不安全性行為。
◆發病症狀
愛滋病的發病症狀變化極大,依感染者的免疫力好壞、感染細菌的種類及感染部位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發病症狀。譬如,感染肺囊蟲就會引起肺炎症狀,感染肺結核菌就會引起肺結核症狀,感染口腔念珠菌就會引起念珠菌症狀。
◆愛滋病預防性投藥
1.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是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民眾經醫師問診及檢驗評估沒有感染愛滋病毒且有風險行為需要服藥者,可透過穩定持續服用預防藥物,讓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來預防被愛滋病毒感染。
【疾管署】愛滋病-「有備無患PrEP」係蝦米 毛大告訴你妳
2.愛滋病毒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ost-exposure porphylaxis)(簡稱PEP):當發生體液暴露後,建議先經醫師評估是否有感染風險。對於有感染風險者,應在發生暴露72小時內儘快服用預防性藥物,並持續服藥28天。若間斷服藥可能造成藥效不佳,而使預防效果失敗,並可能產生抗藥性。
【愛滋病防治】 跟著毛大動次動 毛大陪你談PEP
◆匿名篩檢
1.匿名篩檢是準確、注重隱私且免費的,定期做匿名篩檢,面對自己,就是愛自己。
2.若對自己本身健康狀況不明瞭者,可預約至醫院做匿名篩檢諮詢,同時至匿名諮詢網進行風險評估(http://hiva.cdc.gov.tw/)。醫療院所、全國各縣市衛生局及部分民間團體都可以篩檢愛滋病毒,如果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資料,可搜尋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之匿名篩檢名冊(https://ppt.cc/frtclx),查詢離家近的篩檢點進行預約。
3.另外,除匿名篩檢點外,亦可參考在家愛滋自我篩檢(https://hiva.cdc.gov.tw/oraltest/)取得篩檢服務。
★本校設有愛滋唾液自我篩檢自動服務機(24小時提供服務)
機型種類:電子式(紙鈔式)
購買前注意事項:
(1)購買時請投入2張佰元鈔。
(2)只收佰元鈔,如需購買2個(含)以上數量,請分次購買,切勿一次投入超過兩佰元。
自動服務機位置: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組旁樓梯轉角處
![]() |
![]() |
![]() |
登錄檢驗結果:https://hiva.cdc.gov.tw/oraltest/Reclaim_reagent_costs.aspx
★愛滋病毒篩檢對象及頻率
(1)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1次篩檢。
(2)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
(3)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性病等),則建議每3-6個月篩檢1次。
★若篩檢結果為陰性,代表目前尚未被感染或處於空窗期,但仍建議持續定期篩檢,並做好全面防護措施,包括落實安全性行為、避免風險行為,才能有效預防愛滋感染。